□田瑞琪
日前,百度AI修复富春山居图,引发广泛关注。高科技完成了600年的名画,让两岸画卷走出博物馆实现了合二为一,风格统一光鲜亮丽,景观和谐。确实很神奇,也成为艺术修复史上的一段佳话。
有些人认为艺术作品的保护和修复不受欢迎。其实这是艺术圈和文物圈的“刚需”。由于各种原因,艺术品被以各种方式反复损坏。不久前,卢浮宫博物馆的珍品《蒙娜丽莎》遭到了“袭击”——一名戴着假发、假扮成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的男子在接近《蒙娜丽莎》时跳了起来,试图砸碎画作的边框玻璃。失败后,他直接把准备好的蛋糕拍在了画上。幸运的是,在防弹玻璃的保护下,《蒙娜丽莎》并未受损。
据了解,蒙娜丽莎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黑手”了。作为卢浮宫博物馆的珍宝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受关注和报道的名画之一,每年约有600万游客参观卢浮宫博物馆。《蒙娜丽莎》自展出以来,不仅获得好评,还被泼红漆、扔石头,甚至被盗,可谓难逃厄运。
艺术作品是人类给予世界的宝贵财富,凝聚了汗水和智慧,见证了历史和荣耀,是珍贵的文化瑰宝。人为的破坏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对精品艺术品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艺术品修复的故事是怎样的?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红遍网络,文物修复首次亮相,进入大众视野。本片记录了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的故事,涉及绘画、青铜器、木器、陶瓷、漆器等多个领域,以平实的视角挖掘出文物修复背后不为人知的文化渊源。影片近距离呈现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艺和过程,展现了工匠与文物的相互培育、滋养和传承。文物修复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遗产。修复者甘于寂寞,在尘封中打磨岁月,用工匠精神让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诠释了大国工匠的风采和“择一而终”的工匠精神内涵。
在文物艺术品修复领域,除了《我在故宫修了文物》中的无痕修复,还有一种修复技术——黄金修复。黄金修复是一种利用漆、金粉、瓦灰等纯天然材料修复残缺物件的修复技术。用油漆修补和装饰器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制金工艺源于中国画工艺,真诚而完美。所以说,重拾破碎而不失尊严,治愈伤痛,有新的喜悦。面对不完整和不完美,金山用珍贵的黄金为破碎的事物注入新的生命,将它们转化为更加惊艳的美。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说,艺术品的保护和修复和医疗工作一样神圣,专业人员是艺术品的“健康医生”和“外科医生”。“我们正在讨论和研究的保护和修复,就是通过延长物质的寿命来维持精神生命。当然,更重要的是从对艺术作品的情感和尊重出发,充分发挥物质表现的极限,获得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的双重超越。”
中国油画院绘画材料技法与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邰武琦曾说,“对艺术作品的修复、保护和预防性维护,只是我们面对终将失传的艺术作品时所采取的延缓措施,是为了保存艺术作品的价值而设立的,做得好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做得不好就是破坏作品,也就是破坏作品的价值。只要一个环节没做好,作品就可能受损,修复工作应该是一个‘大系统’的保护理念。”
正是,修复,让受损的艺术品“活起来”“传承下去”。整个过程中,匠心、巧思、巧思缺一不可,甚至必须要有大格局。一次又一次的修复,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打磨出美丽的瑰宝,留住了人类珍贵的文化记忆。当然,我们每个人在尊重这份工作和这份职业的同时,也应该对文物和珍贵的艺术品有更大的敬畏之心,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倡导和社会文化力量的积极配合,更需要全体公民提高保护意识,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