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稳增长:新一轮十大行业政策发布,背后是国家战略的深刻转变

发布时间:2025-09-16 20:12 阅读量:5731    来源:证券之星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时隔两年,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再次启动实施。9月以来,《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电力装备方案》)、《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汽车方案》)接连出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的推出备受市场关注。

在2023年,在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下,稳增长的重点就是要稳住工业基本盘。因此,推出了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保持工业合理的增速支撑经济大盘。当前工业经济处在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部分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还遇到不少困难。在此背景下,推出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不仅有利于重点行业保持合理增速、发挥稳定经济大盘作用,更有利于效益改善与结构提升。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指出,此轮稳增长政策与2023年的政策内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量的增长”转向“质效并重”。本轮稳增长政策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供需两端同步发力。从供给端来看,相较于2023年关注保障供应链通畅及淘汰落后产能,本次强调通过技术创新来优化供给。同时,本轮政策相较于之前也叠加了对于低价竞争的治理,体现出政策将加大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需求端来看,2023年聚焦消费的恢复性增长,而本次政策强调创造新需求和开拓新市场。

为何是这十大行业?

记者了解到,这两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都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这十大行业。

为何是这十大行业?蔡伟指出,首先是规模占比大,有利于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这些行业合计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这意味着它们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工业经济的基本盘。其次,这些行业普遍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具备较强的溢出效应。最后,这十大行业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它们覆盖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完整链条,为新技术、新模式提供了试验田。

记者注意到,前述方案都提出了相关行业目标。例如,《汽车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电力装备方案》提出,2025—2026年主要目标是: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电子信息制造业方案》提出,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目标设定中释放出“量质并举”的政策信号。从《电子信息制造业方案》来看,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主任分析师姜四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这些量化指标中,可以解读出三大战略意图,一是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规模以上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高于一般工业增速,体现了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增长极”的核心作用,为实现工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与能级,目标直指服务器、75英寸及以上尺寸电视、个人计算机和手机等高附加值领域,明确了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的方向。这预示着产业政策将引导资源向价值链高端环节集聚。三是巩固产业领导地位,强调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并培育五个万亿级产业省份,彰显了维护和提升我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中核心地位的决心。

此轮稳增长政策有何不同?

2023年,我国推出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蔡伟认为,此轮稳增长政策与2023年的政策内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2023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4.6%,当时政策核心目标是保增速,稳定工业基本盘。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稳健向好,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2%,高于去年全年增速0.4个百分点,“因此本轮稳增长政策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供需两端同步发力”。

记者注意到,从《电力装备方案》来看,便是结合目前行业面临关键问题,从供给、需求、环境三方面提出8方面措施。其中,供需方面,在供给侧,统筹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依托能源领域国家科技专项,新部署一批项目;提升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在需求侧,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海上风电基地、智能电网、抽水蓄能电站等能源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稳定电力装备国内需求,充分利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蔡伟指出,从供给端来看,相较于2023年关注保障供应链通畅及淘汰落后产能,本次强调通过技术创新来优化供给,尤其是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加速绿色化转型。同时,本轮政策相较于之前也叠加了对于低价竞争的治理,体现出政策将加大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需求端来看,2023年聚焦消费的恢复性增长,而本次政策强调创造新需求和开拓新市场。

“总体而言,我们可以看到与第一轮稳增长政策相比,本次政策关注中长期结构优化,强调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对产业的赋能和应用,重点行业的稳增长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蔡伟表示。

目前已出台的稳增长方案涉及的重点行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力装备行业、汽车行业。接下来,其他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也将陆续推出。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ARTICLE